学会首页 | 行业新闻 | 国际资讯| 专家论坛 | 经典导读 | 美容保健 | 手诊面相 | 全息疗法 | 课程下载 | 品牌推荐
站内搜索
      
艾灸治疗女性疾病

录入:admin  www.chma.hk   2013/3/20  人气:1735

艾灸治疗女性痛经
艾灸治疗痛经的好帮手,痛经,每个月的那几天总是那么难受,要么肚子疼,要么腰疼,反正全身都不舒服,只得忍啊忍,撑过去。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痛经分好办法,不吃药也不打针,烧艾。下面就看看如何烧艾才能治疗、缓解痛经。
 艾灸治疗痛经的好帮手
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术,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腰痛重者,加灸肾俞。4次为1疗程,治疗间隔4天,适应于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术。
取神阙、子宫穴。按灸法常规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查,广木香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冰片1克,混合后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上药30克,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和糊膏状,分别敷于神阙、子宫穴,上盖纱布(或油纸),橡皮膏固定即可,2日换1次药,应于月经前3天(或经期)敷灸。
艾灸,无毒无副作用,是治疗痛经的好办法,痛经的朋友们,快快行动吧。提醒大家,烧艾,一定要正规的场所哟!
 
 
 
 
 
艾灸帮助女人补阳祛寒
 
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尤其是对女性。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寒性体质的女性朋友可通过艾灸祛除体内的湿气,并补充阳气,做到阴阳调和。
艾灸帮助女人补阳祛寒
大家都知道,男阳女阴,女性多有寒证,以及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等症状,如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胃痛,这些都是由于寒凉引起的亚健康问题。而艾草是纯阳植物,点燃艾草在人体特定的部位上施以灸治,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
艾灸还可以通过打通穴道,从内部为我们的身体补充阳气,阳气充足了,抵抗力就增加,就不容易被疾病入侵,身体自然健康。。
寒性体质的女性朋友,特别是手脚冰凉、宫寒、胃寒等,艾灸可以把热力和阳气传到体内,把寒湿驱赶出来,使体质变得平衡,艾灸就是这样帮助女性朋友补阳祛寒。
 
 
 
 
 
 
宫寒女性最好选择艾灸
 
 
人体是平衡的有机整体,体弱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寒体性质是身体内部阴气过剩,导致阴阳失调。体寒的人群中以女性居多,像宫寒、手脚冰凉、痛经、胃寒胀痛、怕冷等都是女性体寒的表现,宫寒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不孕。
艾灸神阙穴
现代女性承担了越来越多和男性一样的高负荷工作,身体负担增加,再加上不规律的生活饮食还有穿衣习惯(如露脐装暴露“神阙穴”而易感风寒),冬不着棉衣而寒易侵体,常食不暖之食而寒宫,久而久之,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诸多由于寒冷而引起的亚健康问题,甚至一少部分人还出现了卵巢囊肿、附件炎症、习惯流产等生育问题。
很多人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不用太在意,其实不然。长期的亚健康会导致严重的疾病。现代的女性又除了不懂养生基本知识外,更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成本在解决身体问题上。
有一种养生方法对寒性体质非常有效,那就是艾灸。艾是纯阳植物,艾灸时温热并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艾灸特别适合现代人养生调理亚健康。长久以往,对女性的养生意义重大,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烦恼外,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将来的结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艾灸是女性朋友止痛首选
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是艾灸养生、艾灸治病,殊不知,艾灸也有止痛的功效,尤其是对于女性朋友,比如:妇女乳房胀痛、乳痈、少腹痛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艾灸如何止痛。
艾灸是女性朋友止痛首选
1、妇女乳房胀痛、乳头痛:将艾条点燃,在双乳头及胀痛处进行悬灸15~20分钟即可止痛,连灸3日,每天1~2次。
2、妇女乳疮、乳痈初起:用艾条在患处悬灸15~20分钟,每天灸1~2次,连灸3日。
3、妇女痛经:用艾条在关元(肚脐直下3寸处)、中极(肚脐直下4寸处)、曲骨(肚脐直下5寸处)三穴上轮换悬灸15~20分钟,疼痛即可缓解,连灸3日,每天l~2次。
4、妇女外阴痛、少腹痛:用艾条在双侧关仪穴(在膝关节外侧、胭窝横纹端上l寸凹陷处)上轮换悬灸20分钟即可止痛。
另外,艾灸还适用于风湿疼痛、肢体麻木、呕吐等症状,上述艾灸疗法仅供大家参考。不过,还是得提醒大家,艾灸的次数不宜太多,艾灸时,一定要到正规场所才好。
 
返回】 【顶部】 【关闭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众反馈

 秘书长:韦杰耀13318850423,QQ 357523915 理事长:李品贤13058423461,QQ 1010292711
地址:香港九龙旺角花园街好景商业中心18036室 电话:0852-30697060 中国秘书处设在广州市

Copyright @ 2025 中华养生医学会 版权所有
网站浏览:   ICP备00000000号  (建议采用1024×768分辨率,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