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医与太极拳的渊源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太极拳是太极的一部分,太极拳与中国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说说 中医与太极拳的渊源。
史料记载,中医学可考到有史以来的公元前几世纪或更早。如:《皇帝内经》等均有明确记载;有同样渊源的太极文化其理论可考证到《易经》、《道德经》等。且两者均以《周易》的阴阳理论为依据,同源而功能异途并发展和壮大着的、为世人所赏识认可的且不断追求着、学习着、宏扬着和探索着的中国古老文化。
首先中医学认为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静动等等。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慨括,是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俯也”。太极拳就是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间,行意结合,螺旋缠绕,外柔内刚等阴阳相合的拳术套路而为太极拳。所以太极拳家讲:“阴阳分,天地判,始成太极”。所谓阴阳分是指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判是指请浊之气、阴阳相交、化生万物。由此可见中医学与太极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揭示宇宙的基本规律上看法是一致的。
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中医与太极拳相辅相成,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古人认为阴阳的变化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中医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太极拳家讲:阴阳分,天地判,始成太极。所谓阴阳分是指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判是指清浊二气分、阴阳相交化生万物。由此可见中医与太极拳理论对于揭示宇宙的基本规律上看法是一致的。
在中医理论中,讲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换,并且用这些规律来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用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而太极拳理论是以太极图为中心而推演的,图中黑白分别为阴阳的各自属性,S线代表阴阳的消长变化和运动中的平衡关系,其中黑中之白眼、白中之黑眼,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并隐喻着阴阳中具有无限可分性。
在中医治疗学中有寒热、虚实、表里等阴阳属性不同的病症,有温、清、补、泻和解表、治里等相应治法。
在太极拳运动中则有动静、开合、刚柔、虚实等阴阳属性之不同,并有动静变化、开合鼓荡、虚实分明、刚柔相济等阴阳属性不同的人体内外运动变化。
在中医学中,五行学说是用来取类比象进行推演、归类人体的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病理影响的相互关系,以及用来指导临床诊断、拟定治则的。其具体方法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进行推演的。而在太极拳法中,讲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门,进、退、顾、盼、定五步,也是按五行区分和掌握生克变化规律的。
由此可知中医学与太极拳在阴阳五行理论上是相通的。在养生治病的目的上也是一致的。二者都强调要不断地调整阴阳关系、和五行生克乘侮关系(只是一是用药物,一是用动作导引而已),从而达到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据说现在全世界至少有1亿人在练太极拳。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热爱太极拳呢?真正的太极拳,是融太极拳架、内功心法、太极智慧(思维方式)为一体的含三为一的学问,因此,所产生的效益也就比较全面。
第一大效益:祛病延年
祛病延年益寿是太极拳获得全世界人青睐的重要因素。在古代太极拳经典《太极拳十三总势歌》中,有“想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论述。这就证明中国古人创编太极拳的终极目的之一是“延年益寿”,离开了这一点,太极拳就会舍本逐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众多人练拳实践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经常习练太极拳,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前列腺、类风湿、脂肪肝、便秘、胃病、失眠、腰腿疼等疾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从1988年起,中科院研究员曹一民等专家对练太极拳中、老年人群,作了脑电、心血、血脂、心理、心肺功能及能量代谢、经络、骨密度、微循环等系统的测试及其机理的探讨,得出结论:太极拳锻炼对心脑机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可显著降低高血脂症的发病机率;改善老年人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稳定性;促进心肺功能及能量代谢;平衡经络,使人体末端微循环得到改善。与不锻炼的人群相比,坚持太极拳锻炼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效果。
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练太极拳之所以能取得祛病延年效益,其根本原因,就是经常练太极拳,可以调整阴阳、和畅气血、疏通经络、培补真气,使人的生命力得以旺盛,从而取得使病者康复,亚健康者精力恢复,老者复壮的效果。
第二大效益:强身健体
习练太极拳,可提升习练者的身体素质,从而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反应敏捷。
身强体壮的标准是:身体柔软,富有弹性,有利于气血流通;皮肉筋脉骨通透,有利于内外气息的交融;精力旺盛,不容易疲劳;反应敏捷,腿脚利索,能及时避免不必要的摔倒、擦伤等。
从6岁开始练太极拳的朱鹤亭先生,88岁时仍能站着连续讲课3小时,不喝一口水,迈台阶,比划动作,写板书,利落潇洒,无一丝一毫拖泥带水和涩滞衰老之感。
笔者经常习练太极拳,内在的精气神旺盛。特别奇怪的是,如果感冒了,不用吃药打针,只要有地方放松的睡上一觉,醒来后就全身轻松,感冒无影无踪。
为什么太极拳能强壮身体,原因就是通过太极功夫的锤炼,可使内外之气通达周身,从而让人的精气神不外露,内敛、内收、内求、内化。
如何更好的实现强身健体之目的呢?
其一,形不破体——动作招式圆绵连活、随曲就伸、偏沉则随,内外相合、自然舒适,柔净飘逸,进入实现演练太极拳和日常生活中,均做到松稳慢匀。
其二,气不涌出——练太极拳千万不要追求气感,亦不能让气在身体的某个部位集聚,要“气遍周身不稍滞”;更不能随意发脾气。《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些致病的七情,要避免,力争做到松散透空。
其三,意不着相——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这个境界,需一定时间的锤炼和默识揣摩,锤炼和默识揣摩的重要内容是松空圆满。
其四,神不外露——行拳走架和日常生活中,要收视返听,七分向内,三分向外,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乃至于无为。”要逐渐实现松化静定。
强身健体的关键,是建立有效补充生命能量(精气神)和解除疲劳的秘密通道,这个通道,藏在太极拳中,有心人一定要发现之、践行之,深悟之。
第三大效益:克敌御辱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凭“软十三不敢沾”的太极拳技艺而成为当时的“杨无敌”。由此,太极拳才被世人所熟知。
不过,像社区和公园里的中老年人那样慢慢悠悠在水中“摸鱼”的太极拳,是否不像传说中那样,具有克敌御辱的效益的。确实,社区和公园中老年人所练的太极拳,是一种养生术和太极操。
真正的太极拳——含内功心法的太极拳和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是可以用太极拳来克敌御辱的。不过,要想取得这样功用,必须按照传统太极拳“门里”的训练途径去训练——比如,重要的单式反复锤炼(比如,杨禄禅主要进行的是搬拦捶的训练;练水性太极拳,要进行点、线、面、体、超立体和七层浪训练等),此外,还要经历至少100多小时的推手训练(锻炼听劲、灵敏度),然后进入散手阶段的训练。以上是笔者所知太极拳获得克敌御辱本领的步骤。
那么,太极拳克敌御辱的特点是什么呢?
其一,不输为宗——太极拳并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以不输为宗。有一位老前辈,在洛杉矶举行的世界杯武术大赛中,用太极拳与各个国家的拳种对垒,对方均不到两个回合就弃权。为什么?因为其他拳种均以直来直去的速度和力量为特性,而他所用的太极拳之技艺,温和时,可使人觉得被风吹倒,翻跌绝妙;猛烈时,犹如受巨浪冲击,五脏皆裂,一经交手就可以使人掉之不脱,追之不着,完全处于身不由己的状态,从而让对方很别扭,因此,对手均弃权。由此,这位老前辈技压群雄,夺取了最高的金杯奖。这其中,他没有打败对方,却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太极拳不输为宗的体现。
其二,先天之能——太极拳在克敌御辱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偏沉则随的特性,不对顶,不蹬踹,不撕扯,不用力,要自然而然地发挥先天自然之本能,利用地心吸力和对方的力量,以“四两拔千斤”为途径(注意,这里是“拔”而不是“拨”),发挥杠杆之作用,顺势而为,顺势而动,以弥漫的气势,让对方翻跌而出、腾空而起。
太极拳克敌御侮的秘密,就是不出手不见手,动作一出,就具备圆转、大小、伸缩、开合、四正、四隅、进退、顾盼等太极八门五步十三总势的功夫。
第四大效益:开启智慧
太极拳的真正价值,是让我们开启智慧的。
开——人只有具备强壮的体魄、平和的心态、旺盛的生命力,才算是具有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这个钥匙,太极拳可算是一个。
启——太极拳是启动智慧之门的动力。启是动词,乃生生不息的运动。这种运动,不是肢体之能,而是如外国人所称之的“运动中的冥想”、“思想者的运动。”这种运动,只能是太极拳。
智——智,明白知识技艺的内涵和外延,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修正能力,能恰到好处的以“无力生心”的原则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慧——太极文化是锤炼思维力、记忆力、决断力、行动力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必须落在身心健康的层面,自由自觉的按先天自然之本能,由内而达外的涵养道德和成就事功。
台湾舞蹈家林怀民汲取太极拳的原理而编创的《云门舞集》舞蹈:“美的让人沉醉”,“反映了表象和本质,着力和不着力,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中国的著名画家杨成寅著有《太极哲学》,全面梳理了从古至今的太极之学的研究成果。
作曲家赵晓生还提出了“太极作曲系统”的理论。
通过太极文化的熏修,至少可陆续开启如下太极智慧。
文字智慧——太极拳经典论述、太极理论、周易、《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心经》、《坛经》等经典,都是文字智慧的体现。建议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都有意识的拓展这种文字智慧。其一,诵读这些经典;其二,站在“悟己根生”的高度,从学、解、行、证四个方面,以日记、诗文、警句、顺口溜等形式,把自己学练太极拳的经验体会留存下来,或交流发表,或作为自我对照、自我省悟、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文字智慧是归纳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体现。
管理智慧——太极文化的管理智慧,是身心的自主管理和团队的和谐管理。根据无极之零心态;太极之目标定位;阴阳之平衡把握;三才之天地人含三为一;四相之条件构建;五行之相生相克;六合之内外相合;七星之战略实施;八卦之支撑八面;九宫之安身立命;十方空间之气势弥漫;十三总势之混元整体等太极智慧,养成在生活和工作中,顺势借力和自然而为的不偏不倚之习惯。这对于忙碌的企业家和为生存而奔波的现代人来说尤其重要。
功夫智慧——太极功夫是最难以描述的境界了。但是,练太极拳者,一定要了解什么是太极的功夫智慧,这样,前进就有了方向和动力。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把握拳架整套演练和单式默识揣摩;球体、圆体和流动、无为;放大和缩小;内壮和外溢;涵养和舍得;八门和五步等太极功夫的实质,并操之在手、在心,形成下意识,实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运动思维、体察思维、灵感思维的融通。
总而言之,获得太极智慧可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宇宙自然规律,从而实现人人、物物、事事为一太极的境界。
太极拳在我国历代人民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地演进和发展,使它无论在技术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内容,成为具有宝贵医疗价值,轻松柔和的运动项目。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在体育事业上的巨大贡献之一。
太极拳有高深的技击艺术,有宝贵的医疗保健作用。它是一种把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三者结合,加以创新的治病强身、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体育运动。在太极拳精典论著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话。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动轻灵,运作和缓,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是静中之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交修。也就是使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从而达到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故可使弱者强,病者康,弱者复壮,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太极拳和一般的健身体操不同,除去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的专注心静、用意,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活动和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老年人练气功的禁忌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讲练气功是很好的运动,对于家庭调护疾病是很有效的,练气功后注意事项是很重要的,不然你的练习可能就不管用了,还会威胁身体的健康,如果老年人觉得没有适合自己的运动的话气功是不错的选择。
不宜蹲坐休息:锻炼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时产生重力休克。因此,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步行甩臂,并做一些放松、调整活动,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以利还清“氧债”,加快恢复体能、消除疲劳。
不宜贪吃冷饮:锻炼之后往往是会汗流浃背的,随着大量水分的消耗,运动后总会有口干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觉,然而此时人体消化系统仍处在抑制状态,功能低下。中医认为如果一时的贪图凉快喝很多的冷饮的话,很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并诱发肠胃道疾病。
不宜立即吃饭:运动锻炼时,特别是激烈运动时,运动神经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它的影响下,管理内脏器官活动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加强了对消化系统活动的抑制。同时,在运动时,全身血液亦进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较集中地供应了运动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内各器官的供应相对减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它需在运动结束20—30分钟后才能恢复。如果急忙吃饭,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多种疾病。
不宜骤降体温:运动时肌体表面血管扩张,体温升高,毛孔舒张,排汗增多。倘若运动后立即走进冷气空调房间或在风口纳凉小憩,或图凉快用冷水冲头,均会使皮肤紧缩闭汗而引起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泻、哮喘等病症。
忌吸烟:运动后吸烟,吸入肺内的空气混入大量的烟雾,一方面除减少含氧量,不利还清“氧债”,难以消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当人体吸入这样带雾空气,将影响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在运动后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
忌“省略”放松整理活动:放松性的整理活动不仅可使运动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性及较快的心跳、呼吸频率,通过适宜的放松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呼吸节律放松操等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而且,还有助于恢复肌肉的疲劳感,减轻酸胀不适,并可避免运动健身后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眼花等不良现象。
练气功后注意事项就是这些,其实气功适合别的运动等同的,如果你是用别的方法来锻炼的话,也是有这些相关的禁忌的。
|